銀川海綿公園解鎖生態新場景
近日,漫步于典農河畔的一處小微公園,其階梯式的精巧布局令人眼前一亮。園內巧妙集成雨水花園、下沉式綠地、植草溝與透水瀝青等多元海綿設施,讓公園兼具“海綿”特性——既能蓄滯雨水,又為市民開辟了休憩閑談、運動健身的愜意場所,更成為提升日常生活品質的溫暖角落。
海綿公園不僅是城市滯蓄凈化雨水的核心樞紐,更是市民共享的“城市綠肺”與“幸福樂園”。它們串聯起城市綠地、水系與生態脈絡,讓“推窗見綠、出門見園、移步換景”的愿景照進現實。如今,“綠意浸潤街巷、城與流水共生”的生態畫卷,正在塞上湖城徐徐展開。
讓風光與 “海綿” 完美融合
金鳳區金鳳五路南側典農河畔的小微公園,是寶湖錦都、寶湖印象等小區居民的休閑首選。“家門口就有這樣的好地方,挨著河水,步道旁還有休息長椅。”居民劉女士贊不絕口。公園依地形由綠化帶和防洪階梯分為三級,每級都配套健身步道,沙棗樹、楊樹等西北地區特色樹木長勢繁茂,守護著河畔生態。
休閑之外,公園的海綿功能同樣亮眼。通過雨水調蓄、凈化與循環利用,有效緩解城市內澇;濕地凈化作用改善地表水質,助力恢復河道生態自凈能力,進一步增強城市排水防澇水平。園內生態樹池(透水樹池)是典型海綿設施,由預制混凝土箱、介質土壤、溢流與排水系統及植物構成,按功能分為簡易式、滯蓄型與凈化型,實現雨水收集、凈化、滯留一體化。
巧用城市空地打造休憩空間
?作為銀川2025年民生“十心”實事中休閑健身“悅心”項目的重要部分,鳳凰街(大連路—沈陽路)帶狀海綿公園,踐行“見縫插綠”理念,讓昔日裸露閑置、生態脆弱的地塊重煥生機。
該項目以鳳凰北街為主軸、兩側林帶為次軸,構建“一軸、一環、多點”布局,串聯分散地塊并打造14處景觀節點。同時,依據排水流向與地勢,劃分5個雨水排水分區,嵌入植草溝、透水鋪裝等“海綿體”,將其打造成了功能復合型城市公園綠地——“聞香園”。園內道路全程采用透水磚,雨天時雨水先經透水磚下滲,飽和后流入碎石積水溝與下沉綠地,超量雨水則通過溢流口排入北側排水通道,既激活沿線活力與片區宜居價值,又提升滯澇能力。
提升城市雨水調蓄能力
大連路綠地海綿化改造,充分利用高架橋下大塊下凹空間,采用“堰式+閘門”設計,在大連中路與閱武巷交接處道路南北兩側排水主管各設1座截流井,通過截流管接入北側新建綠地實現高效蓄水。“設施可收納片區部分雨水,超量雨水經大連路北側雨水主管排至泵站,最終匯入王家湖。”銀川市住建局負責人介紹。
改造中,項目結合原有泄洪通道地形打造生態旱溪與休閑步道,串聯景觀節點;設計休閑廊架形成遮陰避雨的“氧吧”,地塊中段還架設人行木棧道橫跨下凹綠地,豐富漫步體驗,最終建成集海綿蓄水、休閑觀光于一體的街角公園,為居民提供優質綠色共享空間。
近年來,銀川市通過將海綿城市建設與園林景觀、生態文明展示、服務民生完美融合,“見縫插綠”統籌推進海綿公園建設,不僅促進了城市功能完善和品質提升,也大幅改善了城市生態環境。多個“養眼”又“養心”的公園融入銀川市井街區,成為市民們散步健身、休閑納涼的新去處,形態、功能各不相同的海綿設施與自然景觀深度融合,讓昔日雜草叢生、污水橫流的荒廢地塊,房前屋后閑置的“邊角地”,變成了如今綠意盎然、生機勃勃的“城市會客廳”。
編輯:liqing
相關閱讀
溫州園博會廣州園開工 嶺南特色濃縮進扇形畫卷
隨著大型挖掘機進場,第十五屆中國(溫州)國際園林博覽會廣州園正式開工建設,預計于今年12月底前竣工。屆時,古廣州山水格局和嶺南市井生活場景,將濃縮進扇形畫卷,為觀者帶來“廣式生活美學”的沉浸式體驗【詳細】
旅游列車,“跑”出文旅消費新圖景
當前,我國旅游列車市場總體仍處于發展階段。隨著老年群體的擴大和文旅消費需求的釋放,旅游列車發展潛力巨大,將為沿線各地文旅發展帶來新機遇,開拓新空間【詳細】
北京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覆蓋率達92.92%
記者從北京市園林綠化局了解到,北京全市綠化覆蓋率已達49.84%,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覆蓋率達92.92%,九成以上的首都市民出門500米即可游園賞綠。隨著花園城市建設融入首都城市治理的全過程,城市景觀優化升級、生態空間活力迸發、生物多樣性日漸豐富【詳細】
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的意見
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的意見【詳細】